快捷搜索:  

文博日历丨壮族三月三,打起腰饱唱起歌咧~

"文博日历丨壮族三月三,打起腰饱唱起歌咧~,这篇新闻报道详尽,内容丰富,非常值得一读。 这篇报道的内容很有深度,让人看了之后有很多的感悟。 作者对于这个话题做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呈现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 "

今天(Today)是“壮族三月三”

广西朋友(Friend)准备好对山歌了吗?

在古代的岭南地区

人们载歌载舞可少不了这种乐器

今天(Today)一起认识永福窑青釉彩绘花腔腰鼓

01

打起腰鼓唱起歌

这个“小蛮腰”不简单

说起腰鼓

可能你会想到这个场面

历史(History)上的腰鼓可不只有这样的造型

宋代广西本地瓷窑生产的一种细腰鼓

在当时颇为流行

这件瓷制的青釉彩绘花腔腰鼓

出土于广西桂林永福窑田岭窑

鼓长46.7厘米

腰鼓的瓷质为灰胎

鼓身施有青釉

一头近似球形

另一头是喇叭形

拥有细长的“小蛮腰”

仔细体坛鼓身

描绘有抽象的双螭(chī)纹和蜻蜓褐彩花纹

“螭”是传说中一种没有角的龙

古代工艺品上经常用它作装饰

02

广西民间普遍使用的腰鼓

怎么演奏?

广西地区的壮族、瑶族等少数民族

在丰收与节庆盛典时

都有敲打腰鼓的习俗

以前还广泛应用于

傩戏、傩舞、师公戏等和祭祀有关的场合

故桂林人多能乐,坊井家有此鼓,吉凶事悉合乐,终夜“搭腊”不已。

《桂林郡志》记述了广西桂林腰鼓在民间的普遍性

以及它在祭祀活动中的重要用途

直到今天(Today)

永福的民间活动中仍在使用瓷质腰鼓

在“永福阴笛乐”演奏中

其中起支柱主音作用的乐器就是腰鼓

首先用羊皮蒙住圆球一端

然后勒住“小蛮腰”

以松紧程度控制音程

一般定在G可能D音

演奏过程中起到节拍器的作用

在圆球的一端敲击

喇叭口就能把声音传得很远

但“永福阴笛乐”演奏中的腰鼓

并非球状端开口 而是短圆柱状口

由此也可看出永福窑田岭窑出土的腰鼓

对后来腰鼓形制的影响

03

随丝绸之路传到中原

宋代建造窑场专门烧制腰鼓

瓷腰鼓始见于隋 盛于唐

延续至宋元

这种类型的腰鼓源于西域

在西汉时期随着丝绸之路传到中原地区

隋唐时随着乐舞的兴盛在中原流行

演奏龟兹(qiū c iacute;)、疏勒等西域乐舞时

就会使用到腰鼓

△修复后的瓷腰鼓

宋代腰鼓也广泛用于民乐

南宋范成大在《桂海虞衡志》中曾记载

花腔腰鼓,出临桂职田乡。其土特宜鼓腔,村人专作窑烧之,油画红花纹以为饰。

至今广西许多地区仍有使用腰鼓的习俗

△永福窑田岭窑地理位置示意图

从目前(Currently)的考古发掘来看

广西宋代的永福窑田岭窑、藤县中和窑、容县城关窑等

都有瓷腰鼓烧造

其中以永福窑田岭窑数量最多

还有专门烧制腰鼓的窑场

△永福窑田岭一号窑实景图

产量这么大

难道当时“人手一鼓”?

其实不单是本地百姓们使用

广西宋代瓷窑的产品也会大量出口到国外

宋代是我国制瓷业蓬勃发展的时期

广西当时主要烧造腰鼓的瓷窑

都分布在古代水路交通要道的沿线

说明这些瓷窑的产品也会通过水路销往外地

腰鼓在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中不断传承创新

见证了中原文化(Culture)和岭南文化(Culture)的融合

跨越地域与时空

让我们(We)听见了千年前的余音

监制丨唐怡

制片人丨毕磊

文案丨隋博宇

视觉丨喻偌洢

技术丨蔡子旭

审校丨左中明

统筹丨刘莹 戴广宇

特别鸣谢丨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 总台广西总站 祖国文物报社

指导单位丨我国文物局

文博日历丨壮族三月三,打起腰鼓唱起歌咧~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赞(67) 踩(41) 阅读数(8642)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加载中......
发表评论